徽茶文化

2287

2016-08-06
徽州茶人小传:鲍世通

    鲍世通(17361827,字聚生;徽州歙县番村人。蕃村原名蕃湖(坑),因沼泽遍布,草木茂盛,“蕃”也由此而来。南宋德佑年间,新安鲍氏由从棠越迁至上丰;从此繁衍生息。清初,鲍氏十三世孙鲍世通从上丰洛村迁居番村;后外出经商,业茶江、浙。成为富商后,为光宗耀祖,他解银回乡大兴土木,建造“敦叙堂”宗祠;他带领族人历经艰辛,精心兴造,终使“敦叙堂”(又名鲍氏宗祠)于乾隆五十二年(1787)竣工。

    鲍世通业茶多年并积累了一定的财力和经验后,于乾隆年间在苏州创设了“鲍德润”茶叶店;由于经营有方,他很快就进行了扩张;除了鲍德润总店设在苏州阊门的西中市外,在苏州察院场设了鲍德润东号,在苏州泰伯南桥堍设了鲍德润西号,在苏州吴趋坊巷内设了鲍德润的货栈。当年,在鲍德润茶叶总店门口,挂有“松箩、武夷”两块金字招牌。松箩茶产于安徽休宁的松箩山,是地道的正宗产品,它形似炒青,条索浑结紧实。武夷茶产于福建崇安武夷山,是闽北岩茶的总称,花色品种很多。在清代,松箩和武夷,既是饮用茶,又可作为药用,更是当时男女婚嫁送聘受茶的必备礼品,颇受消费者的欢迎。而这两种茶是鲍德润茶店的品牌,可谓是当家产品。鲍德润茶店还经营老家的徽州名茶,尤其是老竹大方茶香浓持久、滋味醇厚、以“吃口好”受到好评。加之鲍德润茶叶店童叟无欺,讲求信誉,因此鲍德润茶叶店在苏州很有口碑。所以,鲍氏将“鲍家名茶”四字做成金匾高悬厅堂,并以之为商标后,生意则是更加兴隆。鲍世通和许多徽州商人一样,不仅能吃苦耐劳,更重要的是能够秉承徽商货真价实、信誉第一的职业道德;所以,鲍德润茶店的生意是年年红火,茶庄也越开越大。为扩大业务,鲍世通在屯溪开设了德源茶行,专做洋庄出口生意;在福州南台渡桥开设了鲍乾顺茶厂,专营花茶加工;他还以“茶务都会”的屯溪为茶叶供应地,将采购或加工的茶叶转运到苏州;这些茶叶不仅供给鲍德润销售,同时也运销华北、东北等地。

    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苏州茶叶业在阊门外“鲍德润”总店创建了茶商公所,为茶叶同行集会议事之处。据记载,在公所创立之前,同行中即以鲍德润、吴世美等六大茶店著称于市。这些茶店的共同特点是,除历史悠久,财力雄厚,货源充沛,规模宏大,服务周到以外,还是因为有着各自的经营特色并用以招揽顾客,取得信誉。所以,在苏州的茶叶经销市场上,徽州茶商不仅是实力强,而且是行号多。资料显示,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在苏州府治范围内,茶叶行业登记入会者共46户,其中歙县人开设的茶号、茶行竟达41户,且四乡八镇也都有歙县人开的茶店。早在一百多年前,鲍世通等徽商垄断苏州市场的局面已经形成——当然不仅是茶叶,还有酱品、典当、油漆、木材等行业。而鲍世通以及“鲍德润”的声誉,从创办茶店到鲍氏念字辈传人经营至民国年间为止,虽然经历几代人的嬗递、传承,然在此前后相继、薪火相传的过程中,皆是为同业者称颂和认可;而这种格局和声誉,亦是徽商精神的体现!
Copyright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7936号-1   技术支持:黄山智慧城市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