徽茶文化

2783

2016-12-07
徽州茶人小传:胡元龙
    胡元龙(18361924),字仰儒,徽州祁门贵溪人。他博读书史,兼进武略,年方弱冠即以文武之才闻名乡里,其祖因功被朝廷封赏,以致有了世袭把总一职。然胡元龙却认为“书可读,官不可做”,故辞去把总官之职转而从事实业。他在四境皆山的李村坞筑土房,栽桂树,名曰“培桂山房”;他打破祠会封禁荒山条规,集合村中百姓,宣传垦荒益处并带头签具公约;致使各地都援例开垦,形成了自垦自产之风。

    清光绪以前,祁门不产红茶,只产绿茶及安茶等;清末时期,世界茶坛风起云涌,华茶出口因受外国茶业的影响,导致中国茶叶销路不畅,祁门绿茶也因滞销而陷入困境。正如陈椽先生《中国名茶研究选集》中说:“当时绿茶销路不好,外销仅占出口量的10%左右。红茶畅销,市价高于绿茶,相导仿制,势所必然,这是推动祁门茶叶生产变革的动力。”在这样的背景下,为了茶叶销路,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建议并尝试“绿改红”并着手试制红茶。由于茶农久居山区,消息闭塞,思想保守,一般都是少量试制且在效果不好时就立刻放弃;独有胡氏元龙敢于付诸行动并坚持改制红茶;他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,用自己茶园生产的鲜叶进行试制;他还用高价从江西修水请来茶师舒基立,按照宁红茶的制作方法和经验来试制红茶。经过不断的改进和提高,终于在光绪元年(1875)制成了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的上等红茶,从此,茶界第一次出现了“祁门红茶”这个词;而胡云龙也成为了“祁门红茶”的创始人之一。据徽州黟县进士郑恭《杂记》载:“有邑人胡元龙、陈烈清相继在祁门西南乡创设茶厂,招工授以焙制方法,祁红才开始萌芽。这两家茶厂算是制茶最早,厂名胡曰顺、陈怡丰。”郑恭的记载是胡元龙、陈烈清几乎是在同时期试制红茶,并致使祁门红茶名扬天下。然因《杂记》内容至今尚未考证,加之“陈怡丰”也未能得以传承;故《杂记》中所说只能作为参考。1916325日的《农商公报》载奏摺云:“安徽改制红茶,权兴于祁()(),而祁、建有红茶,始于胡元龙。他于咸丰年间即在贵溪开辟荒山千余亩,兴植茶树,光绪元、二年间,因绿茶销路不旺,特考察制作红茶之法,首先筹资数万元,建设日顺茶厂,改制红茶,请往各乡教导园户……”。

    总之,祁门红茶创制成功并因品质优异而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茶品,极大地促进了祁门乃至徽州茶叶经济的发展。所以,后人尊称胡元龙为“祁红鼻祖”也是理之当然。胡元龙在业茶的同时,还兼营瓷土(高岭土);同治四年(1865),他在庄岭村开发的“太和坑”瓷土矿就是一例;而瓷土的开发经营,不仅给他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,也促进了祁门瓷土业的发展。胡元龙为人急公好义,主持公道,济困扶危,威望很高;尤其是戊戌维新后,科举废止,是他大力倡导并邀聚南乡人士共同出资,于光绪三十年(1904)创立了梅南学校。

   垦荒山千亩,遍植茶竹松杉而备国家之用;筑土屋五间,广藏诗书耒耜以供儿孙读耕。胡元龙撰联言志,是自勉亦是公示,他向世人展示一个徽州茶商的胸怀!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pyright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7936号-1   技术支持:黄山智慧城市科技